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

有求皆苦,無欲則剛

為何會感到不快樂?不自在?因為有所求,而又求不得。

佛說,這就是身為人的痛苦,人生八苦,不是冰冷冷的學術理論,它是切切實實地左右著我們情緒的一種思想慣性。

而修行,正是改變這種慣性最好的一種行為。因為,修行,是要讓人得到快樂,自在,幸福的。是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,深刻且真實地穫得,而不是苦盡一生後,在斷了氣後的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得到。

正因如此,我們才能借由斷地實踐與穫得相互參照,印證自己的所謂修行理念是否有所偏差,自己走向回家的路。

而當你正走在這路上時,你會發現,自己的每一個念頭生起,都是影響後續情緒的最大變因。

這一念,是為人?為己?為公?為私?為團體?還是為天下芸芸眾生?關於你往後的情緒與日後的際遇。

只有你自己最明的也最清楚。

有所求,所以苦。有所執,所以求。有所得,所以有執。因為你有,怕失去,所以希望做一些事,把它留下來。若以此為念,則苦果已然成形,正待機緣成熟......

要能做到無求,談何容易,但我們就因為不容易而放棄了嗎?

試著先從隨緣,寡欲著手,遇著順境,感謝天恩師德,遇著逆境,反求諸己。對人,對事,一切人,所有事,都能真誠以對。

這就是在修行。

持恆而為之,自能活在理天聖境。

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

老實修行

人貴自知 , 若不能自知 , 則會做出一些荒唐行徑而不自知 !

今天 , 我們為了什麼而來學道修道 , 學道修道為何能帶給我們幸福 , 我們要清楚/明白 ; 也唯有清楚明白的瞭解了 , 才能知道我有什麼事可以做 , 什麼話可說 , 也才不致不知自己斤兩的做出些荒唐行徑而不自知 !

這也是老實修行的真義 , 知道自己要去何處 , 要如何去 , 現在身何處 , 還有多少的路尚未走完 ; 也唯有認知到了這個層次 , 我們才能安心的老實修行 , 不會好高騖遠;

為何不能安於本務 , 老實修行 ? 那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還有機會 , 還有很大的機會 , 可以成聖成賢 ; 因為六祖壇經說 ...... , 因為論語子曰 ...... , 因為我們老師也曾說 ...... , 所以大德白水老人說 ...... , 因此我覺得"舜何人也 ? 禹何人也 ? 有為者亦若是 !" , 這三千六百聖四萬八千賢 , 總會有我一份吧 ?!

卻不知道 "知" 與 "證" 是不一樣的 , 根本不是同一個檔次 , 何只相去甚遠 , 那根本就是一個天一個地;

在現今資訊發達的世界 , 要"知道" , 那是何其簡單容易的事 , Google 一下就可以了 ; 但是要"做到" , 那 , 嘿嘿 , 就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了 !

知道只是知"止" , 後頭還有"定靜安慮" , 最後才有"得"啊 ! 古聖先哲有何人不是如此一步一腳印的走向回家的路 ? 有誰是朝聞道而夕死證道的 ? 讀經究典最怕的就是 , 將故事中的主角換成了自己 , 以為自己就如同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"神勇" "無敵" , 別忘了 , 將書闔上後 , 我依舊是我他依然是他 !

六祖可以"只求做佛不求餘物" , 那是六祖啊 , 不是你我 ! 因為我們還在風動帆動 , 因為我們做不到外離象內不亂 , 因為我們做不到本來無一物 , 所以我們還是得時時勤拂拭 , 所以我們還是得知道 , 原來我們的心一直都在亂動 .

學道修道真的別好高鶩遠 , 真的還是得回歸真實 , 不吃飯會餓 , 吃太多會難過 , 因為 , 我們都是人 , 我們都不是神 ! 務實的去做 , 知道自己有幾兩重 , 目標 ? 方向 ? 身處所在 ? 這些搞清楚先 ;

這也就是說 , 知道自己還有哪些習氣未除毛病未改 , 自己的起心動念是否能無欲無求 , 自己是否能時刻誠心抱守 , 立的愿做了多少 ? 這些才是實際點的事 !

所以我說 , 與其立志"唯求做佛,不求餘物" , 不如"時刻反省,老實修行" ; 說真的 , 別鬧了 , 我不是成佛做祖的料 !

真味

小當家(卡通,中華一番中的主角)的名言 : "料理 , 是要帶給人幸福的" , 身為廚師 , 如果不能借由料理將食材的好處帶給人們 , 只想借由料理手法取得人們的稱譽/名聲/地位/財富/權勢 , 那麼就不能也不夠格稱之為廚師 .

所以在片中 , 有了黑暗料理界 , 這樣一個神秘的組織 , 借由各式極為嚴格的訓練與無所不用其極的方式 , 希望做出可以令人喜好 , 但又可以控制人們的料理 .由這樣的組織與小當家做對比 , 這實在是太棒的比喻與對比了 .

"修行 , 是要帶給人幸福的" , 身為講師(廣義的定義 , 包括任何代天宣化的人) , 如果不能借由自身道學充實及口才與言說技巧將道的尊貴/天恩師德/學道修道的益處帶給人們 , 只想借由自身口才/群眾魅力/道齡地位等取得人們的稱譽/名稱/地位/財富/權勢 , 那就不能也不夠格稱之為講師了 !

不以正法中道令眾生得益 , 反而使用各式權法/方便法 , 讓眾生接受他們的思唯見知 , 這是不對的 !

佛陀教導僧伽一開始以四聖諦/八正道/十二因緣等權法/方便法 , 最後還是要在法華會上開權顯實 ; 然 , 信者恆信 , 不信者恆不信 , 所以才會有法華五千的一場演出 .

眾生是為了什麼而來 ? 是為了"消除罪愆業障"而來 ? 是為了"祈願病體康復"而來 ? 是為了"事業順逐"而來 ? 是為了"廣積福報"而來 ? 還是真的是知道"學道修道的好處"而來 ?

若不能將真理/正法/中道帶給眾生 , 我們一昧地希望先將人們帶進來 , 再慢慢的導正他們 , 我們要如何保證 , 當將平淡無味的中道告訴他們後 , 他們不會如同法華五千一樣"頂禮而退"呢 ?

這就如同在吃慣了山珍海味後 , 要如何將日常飲食改回平淡無味的食材真味呢 ? 這樣只會出現兩種狀況 , 要嘛就不吃/不接受 , 要嘛就吃的痛苦萬分 ! 所以有很多人在知道原來修道是那麼的清苦/那麼的無味 , 就選擇離開道場 , 勉強留下來的就覺得這也不好那也不對 .

反之 , 若我們一開始就把握住修行的重點 , 將學道修道為何能帶給人們幸福 , 如何能帶給人們幸福告訴眾生 , 那麼其結果必然會完全不同 .

這也是本文的重點所在 , 我們要用真理領導眾生 , 那怕在開示道義之初 , 要讓他知道 , 他今天求的是什麼道 , 為什麼要求這道 , 求道後還要學道修道 , 才為何能帶給他幸福 , 道如何能帶給他幸福 , 如是而為之 , 方能無悿於天恩師德 , 無愧於這講師虛名.

重點在於 , 你自己得先知道 , 學道修道為何能帶給你幸福 , 學道修道如何為你帶來幸福 , 若不知道 , 請立即去搞懂它 ~~~~

2011年6月17日 星期五

遲到的問候

也許 , 遲到的問候並不是問候 , 而是一種彌補 , 心靈上的一種缺憾彌補 .

對彼此都是 !

不想再有更多的延續 , 到此就好了 ~~~~

但卻又忍不住好奇 / 想知道 , 為什麼會在此時 , 送上了這遲來的問候 .

有句話說 "這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"

也許是 "這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 , 最適合現在的我的一場試煉"

若以此心態面對這遲來的問候 , 那麼 , 一切就都說得通了 ~~~~~

這 , 就是一句遲來的問候 , 本來 , 天下就沒什麼事 ~~~~~~

索隆的名言 : "只有心念不純正的人才會生病"

"只有心念不純正的人才會困擾"

這就是我說的 "上天的試煉"